首页>> 新闻列表>>清明节来了,杏花村却找了几千年,终于找到了!

清明节来了,杏花村却找了几千年,终于找到了!

行业悦读
2019-04-05

杜牧的这首诗流传了一千多年,它的每一个名词都已经成为文化符号,是组成中华文明的一页锦绣篇章。

在这首诗里,我们不妨将“清明”的意境联想一下:

清明将至,怀念逝去的亲人。遥思亲人安息处,常年萧索。寒鸦万点,寒水绕孤村。

这一联想,被宋朝的秦观发挥一下,就是那阕被苏东坡盛赞的经典词句了。

而这首诗的另一个典故,竟然被中国的文人墨客“雅”争了一千多年,这其中,有十多处地方认为杏花村属于当地,并拿出各种理由来证明,一旦有了别人一时无法反驳的论据,那真是莫大的荣耀。

中国古人就这么闲吗?是的,这叫闲情雅致。中华民族勤劳能干,同时注重高品质生活情调。

中国人就这么爱争吗?是的,争的是这份可贵的书生意气。

经文人索引,方家考证,关于“杏花村”归属地纷纭不绝的争论,最终集中在三处,即山西汾阳,江苏丰县,安徽贵池。我们来看这三地究竟是不是杏花村的真正归属地:

①首先排除山西汾阳。因为在汾阳历史学家缪钺编著的《杜牧年谱》,并没有找到杜牧到过山西的足迹。杜牧没到过山西,怎能给牧童遥指杏花村呢。

②再排除江苏丰县。杜牧曾三次经过江苏丰县,但丰县一带自古以来只有一个“张杏村”,且向来不产酒。

③最后排除安徽贵池。尽管清光绪时《贵池县志》记载:杏花村香泉井,相传香泉似酒,汲之不竭。这里也只是提到了香泉井,说井水香泉似酒,而不是酒。

那么,杜牧笔下的杏花村到底在哪里?

在唐宋诗词里,类似于“杏花村”的白描手法可不少呢,诸如“黄叶村”、“绿杨村”、“菊花村”、“苇花村”、“夕阳村”等。

古人作诗填词时,贵含蓄、忌直白,尤其是在涉及村名、地名的时候,往往以自然景观、人文特色,甚至自己的某种意境来替代。

所以,杜牧诗中的“杏花村”,应该是我们的大诗人杜牧看到或想像中的一个开满杏花的村庄,用一首诗把唯美之兴,定格成为一副清明烟雨图。无意间,让中华文明更加璀璨夺目。

年年岁岁花相似,又是一年清明时。

岁岁年年人不同,节日最能寄情思。

节日给我们一种仪式感,更给我们一种警醒:光阴似箭,人生短暂,无过百年。我们一生中,不要为琐碎之事浪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,在孝敬父母、珍惜自己和眼前人的同时,用一份平常心,淡看人生,自由洒脱。不为过去而消沉,少了心灵的起起落落,多了生命的微笑和喜悦,然后执着追求幸福,多做更有意义的事情,让生命总保持朝气蓬勃的模样。

清明节寄托着我们对亲人的思念,同时提醒我们:更要爱惜自己,孝敬父母,珍惜眼前人。